民眾購買《採訪》的電影票,爭相觀看圖/IC
  不要說“刺殺”奧巴馬,
  言語中傷都沒好結果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潔清 習生 何四芬任奕)含刺殺金正恩情節的美國影片《採訪》,近日攪起朝美政府之間的口水戰。儘管如此,索尼影像娛樂公司昨日仍通過互聯網平臺放映了這一備受爭議的影片。
  面對朝方強烈譴責,白宮方面卻擺出了歡迎的姿態。美聯社稱,被問及是否打算觀看這部影片,正在夏威夷休假打高爾夫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微笑回答:“我為它上映高興。”
  在全美媒體幾乎“一邊倒”地為索尼叫好的同時,也有媒體批評稱,美國電影很多都是為美國政治服務的。種族歧視、不同意識形態的敵視、推銷腐朽沒落文化等應有盡有。
  面對其所謂的“捍衛自由”,更有媒體發問稱,如果好萊塢拍攝暗殺奧巴馬的影片,不知會有何反響?
  法晚記者盤點發現,在美國上映或涉及對在任總統挑釁、威脅的電影或言論,大多遭到指控或逮捕。
  因舌戰“鍍金”
  一部惡搞片如何一夜搖身變成“愛國片”
  《採訪》拍攝投資約為4400萬美元,宣傳推廣費用數以百萬計美元。不過,這一講述兩名美國記者受雇於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專訪名義前往朝鮮刺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虛構內容,招致朝方譴責影片詆毀朝最高領導人金正恩。11月底,該影片還成了黑客的目標——其不僅入侵索尼影像,還威脅將對放映《採訪》的影院發動恐怖襲擊。
  隨即,這一原定12月18日在美國首映,25日在北美超過3000家院線全面公映的影片,被美國主流院線拒之門外。索尼影像17日宣佈,取消《採訪》聖誕節檔期放映計劃。但是,這家公司23日卻改變主意,宣佈影片將於25日開始由獨立影院放映,不過數量僅有大約300家。
  24日,索尼影像在互聯網推出這部影片。除自身網站,還經由谷歌、微軟公司的互聯網視頻平臺付費點播。索尼影像這一舉動在美國引發強烈反響,而《採訪》在美媒中被定義為“彰顯美國人政治立場”的愛國片。
  《華盛頓郵報》稱,電影放映前,全美有許多獨立劇院都在期待放映,這種行為實際也是一種“愛國主義義務”。《採訪》已不再是一部簡單的惡搞片,它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美電影”,是美國自由的象徵,是震動白宮的國家安全議題。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提及休假的奧巴馬為索尼影像鼓掌“站台”之餘,還援引白宮發言人的話稱,“總統表達得很清楚,我們是一個信仰言論自由和藝術表達的國家”。
  揭“愛國”本質
  侮辱情節博眼球顯美電影為政治服務影子
  在《採訪》如期上映之時,儘管,大多數美國媒體都在報道好萊塢電影人如何團結一致向朝鮮“展示勇氣”,如何不能向朝鮮屈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稱,也有人承認,索尼影像拍攝含有“刺殺金正恩”情節的電影是對別國的冒犯。
  德國《時代周報》評論稱,《採訪》嘩眾取寵的情節只是為吸引觀眾,追求商業效果。而對朝鮮來說,這樣的情節則是一種侮辱,結果導致美朝爆發激烈外交衝突。好萊塢會因此改變嗎?估計不會。
  評論稱,索尼影業遭遇黑客襲擊,揭示了美國電影產業可疑的商業行為。在證據很弱的情況下指責朝鮮操縱黑客襲擊,反而顯示好萊塢乏味的一面。而名為“商業世界”的網站直言,美國電影很多都是為美國政治服務的。種族歧視、不同意識形態的敵視、推銷腐朽沒落文化等應有盡有。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5日就稱,有評論家表示,《採訪》這部影片不能稱其為一部佳作。影片中帶有明顯的政治性與針對性;其內容也使《採訪》這部片子脫離傳統喜劇片的軌道,不單單作為一部影片,而是作為一個政治事件而存在。
  2011年
  美國著名政治評論員馬克·霍爾珀林,因在直播節目中辱罵奧巴馬被公司無限期停職
  2012年
  美國80歲老奶奶在奧巴馬競選海報上,畫上了希特勒式的小鬍子,最後被指控犯有6級盜竊及尋釁滋事罪遭逮捕
  2013年
  美國威斯康辛州81歲的埃爾溫因為稱“要殺掉奧巴馬”而遭到逮捕,被控威脅殺害總統,面臨最高5年的徒刑
  美政府作祟?
  美官員被指“深度介入”影片製作
  朝鮮在譴責之餘,認定美國政府“深度介入”了影片製作。索尼影像起初宣佈放棄上映《採訪》後,奧巴馬批評這家公司作出“錯誤”決定。路透社說,奧巴馬公開批評某家企業的做法實屬罕見。
  美國《野獸日報》網站17日報道,至少兩名美國政府官員看過《採訪》初期製作版本並叫好。美國政府隨即“消毒”,否認國務院朝鮮人權事務特使羅伯特·金看過這部片子,而分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雖然與索尼高層見過面,但只屬於與民間人士“例行”會面,“討論(美國)在亞洲的外交政策”。
  專家解讀
  敏感期上映讓人想起冷戰醜化作品
  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丹志告訴法晚記者,他註意到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此次在講述刺殺金正恩的電影上映一事上,多少有點雙重標準。而白宮的“點贊”,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是朝鮮半島的冷戰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不利於和解氛圍的營造,讓人想起冷戰時期敵對陣營國家之間,相互醜化的影視藝術作品。
  楊丹志表示,在美國媒體的報道中,調侃美國現任總統的漫畫也經常見諸報端,也有以總統為影視娛樂對象的影視藝術作品,但是在情節上也有一個度的把握。此外,東西方價值觀存在差異,美國在當前時間點,尤其是在遭到朝鮮強烈抵制下放映這一影片,可能會帶來麻煩。
  楊丹志認為,美國對於朝鮮當前的政權懷有一定的成見,這樣的成見可能多少左右了美國人對於此部電影的看法。而這一事件再一次提醒人們,這個世界需要多一份相互寬容和相互理解,特別是像美國這樣在國際上掌握話語權的國家,有時候也應該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一下問題。編譯/記者 張潔清
  實習生 何四芬任奕  (原標題:好萊塢為何不拍“刺殺奧巴馬”? 外媒質疑 很多美電影為政治服務 別說刺殺 威脅現任總統都會被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onukiz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